“我心中的英雄”强国征文 | 我的母亲曹荷秀
2021-08-27 15:53:46          来源:衡山县机关幼儿园 | 编辑:徐梅芳 | 作者:刘润芝          浏览量:2789

作者:刘润芝

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伟大的祖国母亲向来注重家教家风,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以“内正其心,外正其容”的道德思想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华儿女。如果我们把泱泱大国比作一汪清泉,那每一个家庭就好比一滴净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每一滴水都清澈明净,方可汇成沁人心脾的涓涓细流。而女人被尊为家庭最好的风水。换句话说,一个家庭若有一位好母亲,就能培育出优秀的儿女。古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千古佳话;而今天我要说的只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女共产党员--我已故老母亲曹荷秀老人生前的二三事。

我的母亲是新中国成立后原衡山县新场市乡最早一批女共产党员,她出身贫寒,通过夜校习得小学文化水平。母亲并不懂理论上的马克思主义廉洁观,更不会侃侃而谈毛泽东廉政思想,但她用自己短暂的一生践行着“勤俭持家”“克己奉公”“大公无私”。

母亲从20世纪60年代直至病重的80年代初,一直在衡山县原新场市乡狮球村当村支部书记,从我有记忆起就是一个多病之身,落下病根的原因是生下我没出月就带领村民步行几十里去修衡山县九观桥水库,结果发风寒引起胸腔积液,没有根治又操劳过度,最终导致肺心肿。虽然母亲被病魔长期折磨,骨瘦如柴,每到冬天呼吸困难,特别畏寒,但她从不呻吟,还拖着病体操持全村的工作、关心周围的邻里乡亲。

母亲生前是老家林子冲方圆几十里出了名的和事佬,谁家有纠纷都来喊“曹书记”做调解。记忆最深刻的是20世纪70年代末的一个寒冬深夜,当时我还在念小学,父亲在外任教,哥哥们在外求学,只有我和母亲在家。那天深更半夜有人提着马灯拍打着我家窗户,大声喊着“曹书记、曹书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睁开睡眼蒙眬的双眼看着母亲拖着畏寒的身体一边咳嗽一边点燃煤油灯,穿上厚厚的棉袄棉裤,再把煤油灯光调到最小,轻轻掖好被角嘱咐我好好睡,然后随着那人走了。听着窗外呼啸的寒风,盯着桌上昏暗的煤油灯,我一个人在家害怕得要命,一会担心这个鬼怪,一会担心那个妖精,感觉过了一个世纪那么久,母亲才疲惫不堪地回来。我伴着母亲冻得冰冷的身体慢慢入睡,而母亲却辗转反侧咳了一夜。回想母亲当村支书的二十几年,多少个这样的熬夜加班、调解纠纷,我从不见她半句怨言,更没有拿过一分钱加班费,唯有的只是乡亲们的敬重。

在我们兄妹成长的时代,物质匮乏,经济拮据,但母亲经常在自家温饱都成问题的情况下还要接济比我们更困难的亲友和邻里,如果家里有两杯米,她就会自家留一杯,另一杯分给无米下锅的穷苦人家。让我记忆犹新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母亲因病入膏肓已辞去村支书一职,但“爱管闲事”的老毛病依旧不改。那时我们老家交通不便,信息阻塞,文化娱乐活动很落后,想要看场电影,都得等到有条件的谁家办喜事才行,谁家有一台19寸的黑白电视机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当时,我们家经济并不宽裕,我的母亲却“怂恿”父亲拿出用微薄的离休工资积攒下来的几百块存款,先从县城买来一台黑白电视机,之后又购买大量的书籍,分批次用谷箩筐一担担从衡山挑回来,然后两个老人在自家的泥砖瓦房里辟出一方天地,居然办起了“青少年图书室”,把附近的青年人组织起来,利用夜晚看书学习,收看黑白电视的7点新闻,了解时事政治,鼓励青年人利用科学文化知识发家致富。有时还趁我周末回家,要我教他们唱歌,做游戏,丰富青年人的娱乐生活。1997年秋,母亲创办“青少年图书室”的事迹先后被衡山电视台、衡阳电视台报道。很遗憾,因为那时信息设备落后,我们既没有手机也没有摄像机,因而没能留下这一珍贵的影像资料,如今只能在脑海里不断闪现母亲生前的一言一行。

1998年农历八月18日上午9点,我的母亲永远离我们而去。母亲去世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兄妹去医院探望,她强撑着瘦得只剩70来斤的身体从病床上爬起来,哆哆嗦嗦从上衣口袋里掏出用几条旧手帕包裹着的一包东西,一层层打开,里面竟是母亲积攒了一辈子的角票、块票,共计370多块钱。这笔“巨款”在20世纪90年代,相当于我两个月的工资。母亲无限深情地把这一包裹交到大哥手里,我以为是要大哥平均分给我们几兄妹,不曾想母亲竟然托付大哥,是要把这些钱全部交到村支部作为她的最后一笔党费。母亲去世后,大哥遵照老人遗愿,将370多块钱换成整钱上交党组织,而母亲积攒的这一包裹零钱依然保存了起来。母亲留给我们的这笔精神财富,即便是今天依然弥足珍贵,我们兄妹怎舍得轻易挪动?

二十多年后,重温母亲病逝前倾囊上交最后一笔党费的那一幕,我仍是忍不住潸然泪下。母亲一生没留下什么豪言壮语,但她用实际行动感化着我们一大家子。如今,大哥从一名政法干部退休回到老家,团结邻里、扶助贫困,也成了家乡德高望重的一名老共产党员。三哥也是一个十足的共产党员,虽没什么文化,但凭一手好厨艺,东家有喜去主厨,西家有请去帮忙。而我对幼教事业几十年如一日的赤诚热爱、无私奉献,追根溯源,正是来自母亲生前对党最朴素的无产阶级革命感情。

好母亲胜过好老师,因为好的母亲会用美的言行,以一辈子的耐心,在耳濡目染间熏陶孩子。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反射着时代的光辉。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社会怎样发展,而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忠诚、对工作的尽责、对他人的相助,总可作为一种良好的家风家貌,代代传承。社会的好风气靠每一个家庭的好风貌来支撑,家风兴则政风兴,政风兴才能国家强。

责编:徐梅芳

来源:衡山县机关幼儿园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下载APP